为姑苏音乐更添新鲜动力,让传统文化如此美妙动听
苏科大音乐新势力“乐起姑苏”
——2016年苏州科技大学春季音乐节献给古城的咏叹,“乐起姑苏”专场音乐会
【导语】
闭上眼睛,你才知道,一座城市,是可以听的;不仅可以听,而且会有许多不同的模样。这才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多元共融二生生不息的苏州城市的艺术形象——
5月8日晚7点半,2016苏州科技大学春季音乐节第二场大型音乐会“乐起姑苏”专场如鲜花般粲然盛开,音乐形式的多变和内容的丰富以及演奏的风格多样程度,让习惯了丝竹江南音乐的苏城听众“大开耳界”——谁说属于苏州的音乐,只有一种风情?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这是当苏州科技大学钢琴三重奏室内乐组合奏完美籍华裔作曲家盛宗亮经典作品《为钢琴三重奏而作的四个乐章》后,赢得的掌声。苏州科技大学音乐厅座无虚席,宛如春江花月夜的景象,鼓掌的手,好像一片片月光下粼粼波动的碎浪。
连续两天两场重量级演出,上一场是古典精致、内在平衡性臻于完美的门德尔松,这一场是熔现代气质与民族风韵而情绪跌宕、将中国宫商角徵羽的五声性4-23音集为作品核心元素而大放光彩的盛宗亮,不同场次演出作品之间内容风格形式好像“坐着扭式过山车飞跃时空的虫洞”(有苏州资深爱乐人士如是评价),两部作品风格、技法、情绪、思路的快速转移而并没有彼此羁绊,展示出了这三位年轻的女性演奏家出色的演奏技艺和宽广的艺术视野以及非凡的驾驭能力。
小提琴家周瑾和她的两位韩国搭档,大提琴家金志妍、钢琴家金娜英表示:“首先作为职业音乐演奏者,广泛涉猎多种风格形式以及思想的作品,然后将最好演出奉献给听众,这本来就是我们的一种职业艺术态度。
据了解,苏州科技大学钢琴三重奏室内乐组合,是2015年才组成的苏州地区最年轻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室内乐组合,组合成员曾赢得多个国际级比赛大奖,包含了2003年挪威的特罗恩德海姆国际室内乐大赛、2004年特兰帕尼国际室内乐大赛、柏林门德尔松大赛、2015年意大利国际音乐比赛“25°ConcorsoInternazionale per GiovaniMusicisti ‘Città di Barletta’”弦乐组第一名等奖项。同时,三位女性演奏家擅长乐队协作,因此,苏州科技大学钢琴三重奏室内乐组合建立不久,影响力就迅速在国内铺开,应邀参加了上海音乐厅等国内城市音乐厅的众多演出,5月18日,她们还将沿丝绸之路的轨迹,远赴土耳其,参加中国驻土耳其伊兹密尔领事馆与苏州科技大学联合举办跨国友好交流音乐会。
“实际上,作为音乐作品,我们发现,今天的演出实际上比昨天的门德尔松更容易让观众听懂。”周瑾说:“听众朋友们的反映很细腻,我们的音乐与他们的互动就有一点‘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感觉,很让人感怀。这种互动的感觉,让我们感觉也很奇妙。”
与演奏家的舞台感受相呼应的,有观众的反应也用了一句诗:“似曾相识燕归来。”
此次演出,三位演奏家将作曲家“基于西方音乐的技术体系,但同时又执着于中国母文化情怀”的意图表达的淋漓尽致。
《为钢琴三重奏而作的四个乐章》是一个标准的“中西合璧”的现代音乐文化融合而形成的产物。
作品的作者、美籍华裔作曲家盛宗亮明确地说:“我是一个百分之百的中国人,也是一个百分之百的美国人。”期间对于中西方音乐文化交融的意图和现代世界文明交流的态度,十分明晰。因此,他在作曲时,就选择了具有独特结构内涵的中国民族音乐五声性4-23音集,作为了《为钢琴三重奏而作的四个乐章》的核心元素。
今天的中国文化与世界之间,已经不再是相互隔阂而对抗的关系,积极融合与坦诚交流成为了文化背景,当东方音乐与民间音乐特色与西方古典音乐的调性技法合流,便更加显出了文化融合后的一种奇妙色彩。
就像陈丹青用油画的技法展示中国画内容一样,演奏技艺精湛的苏州科技大学钢琴三重奏组合将作曲家的意图进行了极富张力的表现,而稔熟内容的观众,更听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属于另一个视角的音乐表现。
“比如,节目单上写的第一乐章标题是‘八分音符=54’,一首抒情性的前奏曲,但实际上,所有的听众一听,就知道这是咱们西北民歌的旋律;第二乐章,名称是‘四分音符=66’,实际上一听,我的孙子就叫出来了,爷爷,这不是《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民歌)嘛!”
有老听众这样说。“的确是现代的、西方的,但内容思想却仍旧是咱们中国的,但又很新鲜,出其不意却也在情理之中。”
由是,这场演出得到了听众的热烈追捧。
“三位女性演奏家能做到不偏不倚,韵味十足,实在难能可贵。”
“是中国的,又是美国的;而最终是中国的!”
……
“沙迪尔是1788年生于西北边疆的一个贫苦农民。他目不识丁,可是却是一名出色的歌手和勇敢的战士。他年轻时曾领导当地农民起义,投身到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中,一生被捕十多次。他常以歌声当作武器反抗压迫,人们争相传唱他的歌,因此,敌人十分惧怕他,最后设计杀害了他。沙迪尔自编和群众编唱的诗篇,有50多首之多,至今仍在群众中流传。我所做的《沙迪尔传奇》,就是要将这段历史和英雄人物,用民族交响乐诗的方式讲述出来。”
中国著名作曲家刘湲如是说。
对中国著名笛子演奏家、苏州科技大学音乐学院俞飞教授来说,在音乐会上演奏并指挥苏科大大学生民乐团的演出这个作品,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是一个经典作品,经历了时间的洗磨与考验。《沙迪尔传奇》是一个专为中国传统民族器乐而创作的作品,获得过2001年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作曲银奖。它除了在国内及港澳台频繁上演外,也被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华乐队较为普及的地区列为学校固定比赛曲目。影响力很大,但也有着相当的难度。”
不过,今天的苏州科技大学大学生民乐团表现让人眼前一亮。配器齐整,实力均衡,难得是演奏者将节奏、旋律与和声制造出了一幕幕可以看见的听觉画面。夜幕沉垂的大地;烈焰似火,在烈日下匍匐的人群;悲凉苍劲、延绵不断的天山山脉……
闭上眼睛,音乐牵动着听众的心灵而灵感的视觉则引导着听众们的眼球在黑暗中制造着那一幕幕惊心动魄、雄沉悲壮的历史英雄的画面。一切的音响,都在为引导相应重量、味道色光的视觉感受。
“当笛子演奏家俞飞的独奏开始时,笛子之声穿云破月,斜斜地插向天际,像一支鸣镝,在干燥寒冷的空气中划出悲壮的轨迹。”微信上,有听众这样描述。
参加此次演出的一位影视编导表示大受启发:“我们从事的工作事视觉的艺术——诸如绘画、摄影、电影画面等等是非常具体明确的,但音乐作为听觉艺术,是高度的抽象概括。过去我对民乐、交响乐都有着一种苦恼的态度,因为很难听懂,但今天,《沙迪尔传奇》的音乐却让我几乎看到了一场极有戏剧性张力的电影,就像《宾虚》一样跌宕起伏。同样的,今天袁晓彤老师带领打击乐团表演的《快乐餐车》、《桑巴舞曲》,也同样将听觉直接绕过了我的视网膜,在脑海中呈现出了那些跳跃的锅碗瓢盆和一支从乡村扭摆到城镇的狂欢节大军。而杜明远老师指挥的合唱《戈壁蜃潮》则在我的眼前描绘出了壮阔的蒙古大漠和纯厚朴实的蒙古牧民的身影,有一瞬间我也搞不明白,到底是我听见了呢,还是我看见了呢?这也许就是音乐的魅力吧。”
“实际上,音乐本来就是充满了各种可能和人类思维至高境界的一种艺术形式。”
“音乐要给人带来惊喜,并不止在悦耳,而是要肩负人类生命中众多感知和思维的任务,引导人们发现美,引发对生活、命运的思考。二对于一个人、一个城市来说,音乐拥有着提升灵魂质量,提升社会道德乃至生产力的无穷力量。”
正如苏州科技大学校长陈永平教授所说:
“音乐的本源,来自于自然之道。音乐是人类的本能,我们是热爱音乐的民族。我们拥有着出于一个热情灵魂的、民族历史深沉而内在的渴望,中华文明的浪漫吟哦,五千年传唱不绝。2016年苏州科技大学春季音乐节,是我们苏州科技大学理想的图腾,是传承文化的礼赞,是引用关于中国、姑苏、文明、文化的赞歌。希望我们用音乐与文化,引导更多的人,发现并走进新的生命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