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苏州科技大学音乐学院!

副教授

吕琳

时间:2019-06-26 点击数:

IMGL0264副本副本

 

一.基本情况:

吕琳(女中音),1964年9月出生。苏州科技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声乐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9月-1986年7月在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1986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990年9月-1991年7月,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助教进修班,主修声乐专业,并修完专业研究生课程。1991年10月,举办“吕琳独唱音乐会”,2008年6月举办“吕琳的学生独唱音乐会”。

二.教学情况:

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声乐专业课》《声乐理论及教学法》《重唱与合唱》《毕业论文写作》等课程。

三.主要成果:

曾在国家级和省级专业学术刊物如《中国音乐》《人民音乐》《中国音乐教育》《艺术百家》《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南京艺术学院学报)《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天籁》(天津音乐学院学报)《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等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研究领域较广,涉及歌唱美学、歌唱心理学、音乐文化学、声乐发展史、歌唱技术理论、区域音乐文化、声乐教学探索等,并涉及到音乐评论领域,其主要代表作有:《歌唱心理障碍的分析与调整》(《中国音乐教育》,2005年第10期);《舌根与喉肌运动功能障碍的成因与解决》(《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论音乐与绘画的关联》(《艺术百家》,2006年第3期);《以多种风格进行教学应是高师声乐教师的责任》(《艺术探索(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论声乐演唱中的想象与艺术想象》(《音乐与表演》(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论声乐演唱中的审美想象与情感表现》(《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论演唱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其克服》(《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论歌唱中艺术想象的运用及其培养》(《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略论吴方言文化与其民歌小调演唱》(《天籁(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论吴歌的地域文化特色》(《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徽剧—亟待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吴方言文化与江南民歌演唱的属性特质》(《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0年第4期);《论声乐演唱中苏州吴文化之体现》(《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肇事与演进——我国20世纪20-40年代艺术歌曲创作》(《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难以释怀的长江情节—王世光作品音乐会侧记》(《人民音乐》,2015年第6期)。这些音乐研究有着广阔的思路与深刻理论阐释。

主持2019年度江苏艺术基金“当代苏南新民歌传承人才培养”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项目编号:411911702)。

主持苏州科技学院科研处科研项目《审美思维及吴文化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项目编号:T0926,2008年-2009年12月)。

主持苏州科技学院教务处科研项目《声乐教学课程中的苏州地域特色体现》(项目编号:2010JGB-37,2010-2012年)。

参与教育部重点课题科研项目《20世纪中国钢琴艺术教育的百年辉煌》(项目编号:DLA120313,2012年-2014年)。

参与江苏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普通高校音乐学<音乐教育>声乐课程的改革与探索》(项目编号:2013JSJG242,2013年-2015年)

参与江苏省文化厅科研项目《传统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创新性应用》(项目编号:16YB23,2016年9月-2017年8月)

   参与江苏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音乐生态视角下“苏式”合唱艺术文化的探索与研究》(项目编号:2016SJD760093)

四.主要获奖

2014年“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合唱比赛,指导教师奖;

2014年“江苏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指导教师奖;

2016年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合唱节及国际合唱联盟教育大会”“A级合唱团”,指导教师奖

2017第十届国际青少年艺术大赛”指导教师奖

五.主要荣誉

2016年,获苏州科技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2016年,苏州科技大学“宏宇奖教金”获得者

六.社会兼职

中国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学会会员、江苏省声乐家学会理事。

 

 

 

 

 

 

 

 

 

上一篇:江燕

下一篇:王爱国

Copyright ©2023 苏州科技大学

手机版